战争史上最快投降的国家面对入侵仅抵抗了6个小时

在世人眼中,丹麦是一个安静祥和、与世无争的北欧小国,经济发达,拥有极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民众生活富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之一,又因为是安徒生的故乡而获得了“童话王国”的美誉。然而,在二战初期,毗邻德国且扼守着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咽喉水道的丹麦难以避免地成为纳粹战车的目标,于1940年4月9日遭到德军入侵。军力羸弱的丹麦几乎无力抵御,仅仅6个小时就宣告投降。侵占丹麦是德军在二战中持续时间最短的战役行动之一,本文将记述德军铁蹄踏碎童话之国的过程。

虽然今日丹麦人看起来温文尔雅,但追溯历史他们却是彪悍的北欧海盗的后裔。在中世纪,丹麦王国曾经是称雄一方的强国,控制了包括瑞典、挪威在内的广阔地区。随着英法德俄等欧陆列强的崛起,丹麦国势日衰,无力参与列强争霸,只能偏安一隅,并奉行中立政策,避免战火侵袭。

■ 这幅画作描绘了1864年普丹战争中的丹麦军队。丹麦在战争中落败,从此退出欧陆列强的角逐。

丹麦王国位于欧洲的本土非常狭小,领土面积仅为4.3万平方公里(作为其海外领地的格陵兰岛面积达217.5万平方公里),包括与德国接壤的日德兰半岛以及散布在北海沿岸以及半岛与瑞典海岸之间的400多座岛屿,其中比较大的岛屿是西兰岛、菲英岛、博恩霍尔姆岛等,首都哥本哈根就位于最大的西兰岛的东端。就地理位置来说,丹麦是难以防御的,国土狭小,几乎没有纵深可言。日德兰半岛三面环海,地势平坦,无险可守,非常利于德军机械化部队行动,基本属于背水而战的死地;各个海岛距离大陆较近,也难于分兵防守。

丹麦人大概意识到国力不济,又无天险可依,因此将国家安全寄托于列强对其中立地位的尊重,对于国防建设并不上心,丹麦军队的规模非常有限。根据1937年颁布的《国防法》,丹麦陆军在和平时期仅编成两个师:西兰岛师和日德兰师,另设博恩霍尔姆岛守备队,共编有7个步兵团、2个骑兵团、3个炮兵团以及工兵、高射炮兵、辎重运输等支援部队;丹麦空军隶属于陆军,在1940年时编有4个中队,装备21架战斗机和27架侦察机,都是老旧的双翼机;丹麦海军拥有12艘海防舰、17艘摩托鱼雷艇、9艘潜艇和20艘水雷战舰艇,还有64架飞机,约有兵力1500人。

■ 这两幅彩绘表现了1940年时丹麦陆军官兵的形象,左为日德兰师二等兵,右为第7步兵团准尉。

丹麦军队不仅数量不多,装备也很差,基本停留在一战水准,极度缺乏现代化装备,军队主要依靠马车运输物资,在步兵部队中还装备着相当数量的自行车作为机动工具。丹麦陆军的制式步枪是克拉格-约根森M1889式步枪,是一款设计于19世纪末的老式栓动步枪,该枪的一大特色是从侧面装弹的弹仓,而且必须将枪弹一发一发地装入弹仓,而不像其他步枪那样使用简便的桥夹装弹,该设计极大影响射速,在二战时已经相当落伍。从制式步枪就可以看出丹麦陆军的装备是多么过时了。

■ 1940年时丹麦军队还装备了相当数量的自行车作为机动工具,图为公路行军的丹麦自行车步兵。

在二战爆发后,严守中立的丹麦并未加强战备,军队未经动员。到1940年4月入侵迫在眉睫时,大多数丹麦部队都没有满编,陆空军总兵力仅有14500人,连同海军一起也不过16000人左右,换而言之,丹麦全国的军队数量也不过与一个齐装满员的德国步兵师相当。

丹麦在德国人的战争计划中只是一个非常次要的目标。丹麦早就退出了欧陆的纷争,并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如果说两国之间有什么宿怨,丹麦曾在一战后通过公投的形式从德国收回了石勒苏益格北部地区,那是丹麦在1864年普丹战争中被迫割让的领土,这一点并不足以让希特勒对这个小国动武。丹麦之所以被列入德国的征服名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其北方邻居挪威的牵连。

■ 1939年5月31日签订的《丹德互不侵犯条约》文本,上面有德国元首希特勒的亲笔签名,条约有效期为10年,可不到一年就被德国人撕毁了。

1940年初,英法与德国关于挪威的战略争夺日渐公开化,都试图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掌握控制权,尤其是以挪威纳尔维克港为起点的铁矿石运输线对于德国至为关键,英法和德国都制定了武力占领挪威的计划,而德国人抢先一步。对于进军挪威而言,丹麦就是一个天然的跳板,德军认为在日德兰半岛北部建立空军前进基地对于进攻挪威非常重要,同时占领丹麦还能控制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并且扩大北面的防空屏障,阻碍英国空军对德国北部城市实施空袭。

德军在1939年底到1940年初制定了代号“威悉河演习”的作战计划,以空降和两栖登陆的方式对丹麦和挪威展开进攻,其中针对丹麦的行动代号为“南威悉河”。德军占领丹麦的决心是在1940年2月确定的,在最初的计划中目标仅限于占领日德兰半岛北部奥尔堡附近的军用机场,但希特勒亲自将其修改为占领丹麦全境。德国在军事上对于丹麦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德军希望能够通过施加压力,以和平占领的方式达成目标。

进攻丹麦的德军部队是第31高级司令部(相当于军)指挥的第170、198步兵师和第11步兵旅,均是1939年12月才动员组建的新部队,显然德军高层将丹麦当成这些菜鸟部队练手的训练场。第40特别装甲营将提供装甲支援,仅限于装甲车和I、II号坦克而已,对付缺乏反坦克武器的丹麦军队,这些轻型装甲车辆已经足够了。对丹麦的进攻将以地面突击、空降突袭和两栖登陆同时展开,第170师将越过德丹边界向日德兰半岛推进,第198师则在海军协助下对西兰岛等岛屿实施登陆,主要目标是占领哥本哈根;德国空军伞兵部队将实施空降行动,夺取奥尔堡机场和连接岛屿的关键桥梁。德军进攻丹麦的总兵力约40000人,由莱昂纳德·考皮施炮兵上将指挥。德国空军第10航空军的500余架飞机将提供空中支援。

■ 指挥侵丹行动的考皮施上将,这位将军的履历颇为有趣,先在陆军服役,后加入空军,在1939年初又转回陆军,获得过空军上将和炮兵上将军衔。

“威悉河演习”行动计划于4月9日开始,而在此前几天内,准备在挪威海岸登陆的德军舰队就陆续启航,种种迹象表明德军即将有所行动。早在4月4日,德军反希特勒密谋集团的核心人物,军事情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就向丹麦透露了德军将要进攻的消息,丹麦情报机关和丹麦驻柏林大使也发出警告,但是丹麦政府为了避免刺激德国,迟迟不愿进行动员和下令部队进入防御阵地,直到4月8日下午13时30分才命令军队全面戒备,此时距离德军开始进攻仅剩14小时45分而已。

1940年4月8日到9日的夜晚对于守卫在日德兰半岛南部边境线上的丹麦岗哨来说极为难熬,在边界对面彻夜回响着口令声、脚步声和引擎声,显然一支为数众多的部队正在集结,德国人丝毫没有掩盖进攻意图的想法。4时15分,多路德军机械化纵队以摩托车和装甲车开路,在未进行炮火准备的情况下堂而皇之地越过边界线,开始向丹麦的进军。丹麦边界守卫于4时17分发出第一条警报,而第一支丹麦部队直到4时35分才离开兵营向预设阵地开进。

在德军越过边界的同时,两栖登陆也拉开序幕。4时20分,满载德军部队的“但泽”号布雷舰在破冰船“斯德丁”号和2艘巡逻艇的护航下,高挂着战旗驶入哥本哈根港。港口附近米德尔格伦德炮台的指挥官命令向闯入港口的德军舰艇实施警告射击,但是刚入伍的新兵们完全不知道如何操纵火炮,实际上在整个入侵过程中,丹麦海军毫无作为,消极避战。德军舰队未遭抵抗就轻松靠岸,第198师的1个营迅速登陆,并且未开一枪就占领了丹麦陆军司令部,俘获了70名守军,随后向丹麦王室所在的阿马林堡宫挺进,德军认为在入侵的第一时间就迫使丹麦政府屈服是行动取得成功的关键。

■ 1940年4月9日,德军“但泽”号布雷舰在哥本哈根港卸载部队,周围居然有大群的丹麦民众在围观。

当德军士兵的军靴在哥本哈根的街道上咔咔作响时,在郊外的富勒斯机场上丹麦空军迎来了灭顶之灾。当时丹麦人的全部4个中队都集中在这座机场上,丹麦军方预感到入侵将近,准备天亮后将飞机疏散,但在他们付诸实施之前,来自德国空军ZG 1、76联队的数十架Bf 110战斗机于5时25分飞临机场上空。1架福克CV型侦察机冒死起飞,才升至50米高度就被沃尔夫冈·法尔克上尉驾驶的Bf 110轻松击落。其他德军飞机随后对地面进行扫射,击毁11架,击伤14架,仅仅几分钟时间丹麦空军就已不复存在,而丹麦海军的飞机压根就没敢升空。

德国空军的完美突袭为空降行动扫清了障碍,大约5时左右,来自德军第1伞兵团的96名伞兵从Ju 52的机舱中跃入夜空,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因为这是德军伞兵的首次投入实战。这支伞兵突击队的任务是夺取法斯特岛和西兰岛之间的施托尔斯图姆大桥及附近的海岸炮台,他们预计会在炮台遭遇激烈抵抗,但所有目标几乎未经战斗就被夺取了,德国人惊讶地发现那座炮台里仅有2名士兵和1名军官。在伞兵得手后,第198师的1个营顺利登陆,穿过大桥向哥本哈根开进。

■ 1940年4月9日,从低空掠过丹麦乡村的德军Ju 52运输机群。在侵占行动中,德军首次投入伞兵部队,夺取关键桥梁和机场。

6时15分,另一次更大规模的空降行动在日德兰半岛北部的奥尔堡开始了,当地的机场是“南威悉河”行动的首要目标。在这里,伞兵们再次兵不血刃地完成了任务,在伞兵着陆后不到一小时,大队的德军飞机就在奥尔堡机场上着陆,在当天就起降飞机超过200架次,并以此为中转向挪威的福内布机场转运部队和物资。在整个空降行动期间,仅有1架德军飞机被丹麦高射炮击伤。

镜头转回哥本哈根,当德军接近阿马林堡宫时,出人意料地遭到王家卫队的坚决抵抗,后者以3人负伤的代价阻止了德军冲入王宫的企图。王家卫队的忠勇表现为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和他的臣僚们赢得了商讨对策的时间。就在此时,德国空军KG 4联队的He 111和Do 217在城市上空抛撒下劝降传单,同样的传单也出现在丹麦的其他主要城市中。

这份标题为OPROP!的传单倒是特别值得一提。OPROP其实是丹麦语Opraab一词的误拼,意为“公告”,传单内容由丹麦语混杂挪威语写成,可谓文法不通、错漏百出,但是意思大致清楚,声称德军出兵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丹麦和挪威免受英法的侵略,希望两国军民不要抵抗,与德军合作。这份连标题都拼错的传单实在不像是出自素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之手,后来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份传单是在原先对挪威的传单基础上仓促修改的,并据此认为德军进攻丹麦是临时起意。

不知这份传单是否起到了震慑作用,除了陆军总司令威廉·普里奥尔中将外,国王和其他大臣都主张投降,因为担心德国飞机下次丢下的不是传单而是炸弹。克里斯蒂安十世担忧平民受到伤害,也深知无力抵御德军的铁蹄。6时,丹麦政府宣布投降,国王向全国呼吁停止抵抗,不要做无谓的牺牲。然而,由于通讯不畅,在日德兰半岛上的守军继续与德军展开交战,战斗持续了数个小时。

与哥本哈根的无血征服不同,在日德兰半岛上仓促上阵的丹麦军队尽可能地给强大的德军制造阻力,爆发了一系列连排级规模的遭遇战和阻击战,装备低劣的丹麦军人在这些众寡悬殊的战斗中履行了职责,捍卫了尊严。

丹麦战役的首次地面交火发生在9日4时50分,一个由19人组成的丹麦反坦克排携带2门20毫米炮和1挺机枪,在隆托夫特比尔附近的公路上伏击了一支拥有18辆装甲车和摩托车,约200人的德军纵队,沉着的丹麦士兵在近距离向入侵者猛烈开火,20毫米炮瞄准装甲车,机枪负责射击摩托车。突如其来的火力迫使德军停止前进,散开隐蔽。这支小部队阻止了德军长达半小时,为避免包围被迫撤退,有1人受伤。德军付出了2辆装甲车和3辆摩托车被击伤,至少4人阵亡的代价。

在隆托夫特比尔东面不远处的霍克鲁普,34名丹麦士兵利用随手找来的农具在德军出现前20分钟搭建了临时路障。战斗于5时30分打响,丹麦士兵用精准的射击打掉了德军纵队最前面的3台车辆,并用20毫米炮在300米距离上摧毁了1门德军37毫米反坦克炮。战斗持续到6时15分,德军凭借空中支援和兵力优势包围了这支丹麦部队,有1名丹麦士兵阵亡,3人受伤,其余被俘。

在距离边界10公里的布雷德瓦德,丹麦军队与德军发生了一场遭遇战。6时30分,一个丹麦步兵连抵达这里时,由4辆装甲车组成的德军前卫已经冲进村庄。由于没有时间设置路障,一部分丹麦士兵退入一座花园据守,另一部分则携带1门20毫米炮和1挺机枪隐蔽迂回到德军侧面,从300米外突然开火,击毁德军先导装甲车,击毙驾驶员。在之后的战斗中,丹麦士兵又至少击伤了3辆装甲车。7时15分,德军增援赶到,切断了守军退路,迫其投降,有2名丹麦士兵阵亡,3人受伤。

在哈泽莱乌斯驻有日德兰师的225名守军,由哈尔茨上校指挥,在上午7时做好了战斗准备,同时汇集了从各地撤来的友军,人数增至400人,他们在城内兵营及各路口构筑了防御阵地,并设置了三处路障。7时50分,在城市南部的路口,5名丹麦士兵操纵1门37毫米反坦克炮向逼近的2辆德军坦克开火,取得三发三中的成绩,打断了1辆坦克的履带,但是在德军的射击下,2名炮手阵亡,3人受伤,火炮也被德军坦克碾压。守军依托路障,使用2门20毫米炮阻止了德军的推进,交火持续到8时左右,守军接到来自哥本哈根的电话,得知政府已经投降,于是放下武器,允许德军入城,但驻守兵营的守军未接到投降命令,继续抵抗,战斗再起,1辆德军坦克被击伤失控,一头撞进路边的房子里。直到8时15分投降命令被确认,战斗才最后平息。在不到半小时的交战中,有2辆德军坦克被击伤,丹麦方面有5名士兵和3名平民死亡。

在日德兰半岛西侧北海沿岸,德军第11摩托化步兵团的推进遇到了丹麦守军的顽强阻击。在阿比尔德,该团的2辆装甲车被20毫米炮报销。在索尔斯特德,一支不足50人的丹麦部队占据了防御阵地,在近距离向靠近的德军纵队开火,德军先头装甲车中弹后翻到在路边沟渠内,跟进的装甲车也迫于密集的火力后退。德军随后组织了多次冲锋居然无功而返,德军步兵两次试图迂回都被猛烈火力所阻,未能成功,战况竟一度陷入胶着。德军指挥官呼叫空中支援,3架Hs 126飞临战场,向守军阵地投弹扫射,才迫使这些勇敢的丹麦人撤退。

■ 在野外设伏的丹麦机关炮组和机枪火力组。尽管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丹麦士兵们仍进行了坚决的战斗。

尽管丹麦军人在一系列战斗中证明了自己的身体里留着海盗先祖勇悍的血液,但战役结局已无可逆转。至4月9日上午10时,丹麦全境基本停止抵抗,被迫接受德国人提供的所谓“保护”。并不是所有的丹麦部队都遵令投降,驻罗斯基勒的第4步兵团的团长本尼克上校坚信政府是在德国逼迫下投降的,于是率部乘船逃往瑞典,开始了多年的流亡生涯。这支部队后来成为1943年在瑞典组建的丹麦旅的核心,最终参加了解放祖国的战斗。

德国人仅用6个小时就完成了对丹麦的侵占,在整个西线战役中除了不战而降的卢森堡外,丹麦是最快屈服于德军的国家。鉴于两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对比过于悬殊,这一结果是不可避免。丹麦战役为时短暂,战斗规模有限,但是双方的损失却成了一笔糊涂账。丹麦方面有人宣称在日德兰半岛德军有203人阵亡,这显然过于夸大;另一种说法认为德军仅2人阵亡,10人受伤,又太过轻微。目前比较可靠的数字是德军至少有20人阵亡或受伤,2人被俘,有12辆装甲车被击毁或击伤,4辆坦克被击伤,1架飞机被击伤。丹麦军队的损失是26人阵亡,23人受伤,另有至少10名平民死亡,3人受伤。

■ 1940年4月20日,德军驻丹麦部队在哥本哈根街头耀武扬威地列队行军,以庆祝希特勒的生日,同时借机向丹麦人。

在二战舞台上,丹麦就像一个微不足道的配角,刚一露脸就隐身幕后,在卷入战火的国家中存在感颇低,但是这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2015年,丹麦人拍摄了战争影片《4月9日》,中文又译《开战日》,本片通过一位丹麦陆军少尉的视角,展现了一个丹麦自行车排在4月9日当天的战斗。影片虽然情节平淡,也没有颇具视觉冲击的战斗场面,但以纪实手法忠实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和丹麦军人的战斗表现,在服装道具等方面的考据颇为严谨,是反映1940年丹麦战役难得的佳作,值得一看。

■ 2015年,丹麦人拍摄的战争影片《开战日》,再现了丹麦战役的历史。这部电影的时长就相当于当年战役持续时间的四分之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Leave a comment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